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6章 终于换上了摩托车  (第1/1页)
    第386章终于换上了摩托车    黄志国苦笑:“损失了一些钱财,这还不算最关键,关键就是我的那一本笔记本啊,里面记着各个客户的联系电话联系方式,没有了这个,我才是麻烦。一些记得住的常用的电话号码我能复记下来,可一些不常用的联系地址,我就记不住。”    他的视线,望向徐二龙:“就像你写给我的联系地址,我就记不住,也没办法拍电报给你。这一趟过这边来出差,我才跟招待所的几个同志打听你的住址,否则啊,我还找不着人。”    徐二龙跟着笑起来。    确实那时候,大家都是住在招待所,就相当于半个邻居了,这一搬家,自然是找不着人。    “没事,叔,这一趟你来了,就算是认着了门,以后,欢迎常来。”徐二龙笑着说,又在黄志国的笔记本上,认真的写下自己这边的通信地址,也把自己皮鞋厂的联系电话给写上。    “这是我皮鞋厂的联系电话,有急事就可以打这个电话,就算我不在,也可以留个信。”徐二龙解释。    “你居然开了皮鞋厂?”黄志国看着他,这才多久不见了,这小伙子的步子,居然迈这么大了。    从一个皮鞋店,到有了自己的皮鞋厂。    徐二龙谦虚笑笑:“叔,我哪儿有快的啊,人家那些有本事有能耐的人,可是挣大钱的,我也就稳稳当当挣点小钱。”    “其实稳当一点也好。”黄志国赞同道:“有时候想着,人活一世,快不一定好,稳才是最重要的。”    “嗯,剩者为王。”徐二龙回答。    在这八九十年代,出了多少能人,又有多少都被大浪淘沙?    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不犯什么大的问题,小心谨慎一点,可以驶得万年船。    黄志国笑着指了指徐二龙:“有时候啊,我很羡慕你们年轻人的朝气,可有时候啊,我感觉你比我还稳重。”    徐二龙心里暗自吐槽,可不就是嘛。    两人吃着火锅,这香味,传到外面,甚至有隔壁邻居过来问牛一手,这是新做了什么菜,在隔壁就闻着香味了。    “火锅。”徐二龙大大方方的说。    这东西,起源很早了。    只不过,在过去的这些年代,因为物资紧张,大家吃饭都吃不饱,哪还能来整这个东西吃?    久而久之,许多人也就没见过了。    “这东西,怎么做啊?”另有人问。    徐二龙同样大大方方的公布了怎么做。    大概就是用多少的油,牛油最好,然后各种调料,花椒海椒豆瓣大蒜老姜……    对方一听,吐吐舌。    妈吖,闻着是挺香,可居然要费这么多的配料?    而且,就这个,还要几斤油?    自己一个月才供应半斤油,就这么一锅,就要几斤油?    自己家孩子,酱油拌饭,都可以吃三大碗,再做这个来下饭,那不得吃个五六碗吗?    算了算了,闻着香味,闻闻就好,吃不起。    徐二龙问牛一手,要不要学学这个,自己可以免费传授,以后也能多个吃的东西。    牛一手跟着连连摇头。    这个成本太高了,刚才他在旁边看着徐二龙下料,他就心痛这些材料。    既然人家拒绝,徐二龙也就不勉强了。    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大家的消费能力提上来了,这火锅,才能大街小巷流传开。    徐二龙和黄志国吃着火锅,吃得饱饱的。    虽然食材这些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些素菜,可也不影响徐二龙和黄志国的喜欢。    最后,徐二龙要付钱的时候,牛一手为难了。    这个成本,怎么算?    这算多少钱合适?    油的价格就是每斤七毛八,然后,这些海椒、花椒、各种调料……还有这些菜。    最终,徐二龙给了牛一手三十块钱,当作这一顿的饭钱。    从小餐馆出来,徐二龙和黄志国约定着什么时候去提车。    徐二龙当然是希望,越快越好。    这有了摩托车,出行更方便,去各个点也便捷。    “那不如,今晚就坐夜航去?提了车,明天就能回来?”黄志国说。    “好。”徐二龙回答。    两人趁着这会儿兴致高,还真的去了码头边,买了轮船航班,坐了晚上的船,抵达市里。    这坐夜航就是这么爽。    上船就睡觉,不耽误晚上休息,白天就能在市里办正事。    徐二龙跟着黄志国,去了他的摩托车配件厂。    说是摩托车配件厂,不如说是一个小作坊。    就是租的郊区的民房,买来几台机械,开始生产一些摩托车配套的电器、线圈、点火部件之类的。    私营小企业,最初都是从小作坊这么一步一步慢慢壮大。    徐二龙特意的看了看厂名,旭光摩配厂。    这名儿,不错。    看过黄志国的摩配厂,徐二龙又跟着黄志国去提摩托车。    现在的这一款摩托车,还是CJ50型号,至于70型号,还要隔几年才能生产出来。    最大载重110公斤,整备质量53公斤。虽然排量不大,可对于徐二龙来说,这个摩托车的劲头已经足够了。    要知道,这款摩托车随后许多年的形象就是跋山涉水和超载的典范。    而且,只要舍得拧油门,速度能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    其实这一款摩托车,还是相对简单,还是原始的皮带传动系统,不时会发出“铛铛铛”的声音,也形成了它的一大特色。    而且,价格才一千多元。    听着这个价格,徐二龙都呆了。    这个成本,不是三千多吗?    黄志国解释一句,这价格,其实是军品补贴,曾经补贴价只卖600块。    这么一说,徐二龙就明白了。    当初没有市场化,一切定价,全是国价牌价。    成本两百的东西,国家定价卖一百也是常事。    而厂家,对于市场经济也不管,只管生产,按着最好的质量生产,成本不成本的不管了。    所以,后期许多国营厂矿才生存不下去,资不抵债,纷纷破产。    黄志国又动用他的人脉关系,帮着徐二龙,把摩托车的牌照给上了。    这一下,徐二龙的坐骑,算是鸟枪换大炮了。    想着黄志国这么热心热肠的帮着自己弄摩托车,徐二龙投桃抱李,怎么也得给黄志国一点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