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中往事逝如烟_第二十三章故里寻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故里寻根 (第2/2页)

她在井旁打水时多次被邻家大妈用水桶肆意的砸破头颅,从此留下了隐患,让她日後住进了医院并含恨而终。

    我走到路口,与坐在那里晒太yAn的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当年他们所认识的父亲。父亲离家时只有十六岁。几十年後的今天,这几位老伯伯老婆婆竟然都还叫得出父亲的名字。他们见到我时,很高兴的望着我笑,并用父亲在家中和我们说的那种广东乡音对我说:啊!系阿琦嗰仔返来喇!

    我那个时候想,如果当年父亲没有下南洋,他今天是否也会像眼前这几位乡亲一样,坐在这里吹风晒太yAn?如果当年父亲没有下南洋,他今天是否还会留在这个村子里,说着家乡话,吃着家乡菜,过着和他们一样的日子?如果当年父亲没有下南洋,祖父祖母的命运是否会不一样?大妈的命运又是否会不一样?如果当年父亲没有下南洋,今天的我会是个什麽样的我?今天是否还会有我?或者,如果当年,光华号真的把我们接了回来,我们是否会在父亲祖屋的那道木门後,重新盖起新房子,在这个小村子里过着我们的日子?又或者,我们会否像其他归侨一样,到海南的华侨农场去垦荒,建立新家园?而不论是否回到父亲的老家,还是到华侨农场去生活,今天的我,是否还会是现在的我?

    千万个如果,永远都不会再有答案!

    因为,世事没有如果!

    望着面前的几位老婆婆,我竟然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很年轻的时候就跟了外公到印尼去,她的孩子们都是在印尼出生长大的。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外公,我印象中的外公,就是清明节时大家热热闹闹上山去扫墓时看到的那一坯h土。而外婆在印尼的那一段漫长岁月里,除了学会喝咖啡外,她竟没有学会讲一句印尼话,更没有学会一日三餐吃辛辣的印尼菜。她一个nV人家,在一个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里,是怎样把几个孩子拉扯长大的?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她是否曾经感到孤单无依?是否会在寂寞的黑夜里,想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中的亲人?她是否曾经期盼过像眼前的老婆婆们一样,用她懂得的语言和邻居闲话家常?她是否曾经期盼过有人会和她一起哼哼cHa0剧,谈论她常给我们讲述的林文迪的贫穷故事?她是否也希望有人可以和她一起唱那首她给我们唱过千百遍,唱得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的,描绘林文迪贫困家境的歌谣?

    我耳边这时竟然响起了外婆用cHa0语给我们唱的那首歌谣:JitChutGuiNengIa日出J蛋影,落荷摆BuakGia雨天摆小桶,沙日假西等三日吃四餐。

    外婆在九十高龄时曾经去世过一次,当大家正忙着在为她办理後事的时候,她竟然又活了过来。这让从雅加达带着朋友送的帛金回家来的大舅很是尴尬,不知该把帛金留着还是该退回去。回想起来,外婆在那麽大的岁数还不愿意离去,不知是否因为内心还有未了心愿?她是否一直在期盼着可以落叶归根?

    坐在这几位老人家的面前,我突然感受到了外婆生前内心里面的孤单和寂寞。我想,虽然外婆在海外身T健壮,子孙满堂,而且还活到很大岁数才往生。但,眼前这几位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的乡下老婆婆们,她们这一生或许活得b外婆快乐和自在?而在我父亲的心里,是否也一直深藏着和外婆一样的无奈和落寞?

    我也想到了大妈,她一个人驻守在这个村,守在自己的乡下,当她单独一人,独自在承受着被清算的痛苦时,她心底里是否也曾经兴起过要离开家乡,也到南洋去过那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日子的渴望?

    我想要到祖父祖母和大妈的坟上去祭拜,父亲上次回来时到山上去找到了据说是祖父母和大妈的坟,但我这次去,竟然连据说是」的坟都没有找到。

    我们到另一个村去看望表姐,见到表姐时,我惊异的发现表姐嘴里说着的粤语竟然是我听不懂的,和她G0u通居然需要表哥当翻译。

    我们到的时候,她正在弄晚饭,我见到她在简陋的厨房里准备菜肴,晚饭都只是两碟炒青菜。看她的居住环境和她厨房里的情况,我知道表姐家境并不好,但当我们要走的时候,她却往我手里塞了一个大红包。捧着表姐给我的大红包,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泼喇喇的掉了下来。我怎麽会没有想到也给她准备一个红包呢?表哥事先也没提醒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