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上卷建国篇 (第2/2页)
已矣。今四臣猖獗,汝恐难以制衡。为父有密言相告,汝附耳听之。」 俭挨近,王谓之曰:「天下非真天下,彼此如井底之蛙也。」 俭惘而曰:「何意欤?」 王对曰:「天神命吾下凡世,孰知之外有桃源。阿斯达之外,有一凡间,大之广之,非此所能b拟。吾儿,弃桓国而远之,待天命而还之。」 呜呼哀哉,王走矣,俭泣不可仰。 王既崩,风伯雨师云师回天洞覆命,终不出焉。 乐闻王崩,心生谋逆,急召三子商议,後决计将俭除之。 四臣本为五部长老,颇有威望,所管部落,掌天符拥神器,可役使天兵,可唤四神兽,檀君道行尚浅,难以敌之,於是携本部族百余人,彻夜潜逃。 军臣乐浪早率兵截其道,待君至便捉之。 幸得河伯族密报,方能改道而行,避其追兵,终达边境。 界甚奇,眼见前有林,进之即还之,永在原处,不得趋之,怪哉。 忽有天使降而谓之曰:「往东半里有口井,进之可下凡间。」 依言,俭等缒井而下,遂出阿斯达。 公元前2333年唐尧即位元年戊辰,檀君王俭下至凡间,後世曰:檀君元年。 是年三十三岁,俭以雄才伟略率领部族,开荒辟土,驯服蛮民,并教化之。 日积月累,部落逐渐壮大,後於平壤筑一城,因王遇险而下凡,故曰:王险城。 万事俱备,终到建国立业之时。 某日,俭率族民途经山麓,远望一大山,黯然泪下。 风伯族长老问曰:「君上何悲欤?」 檀君对曰:「吾思乡也。」 风伯谓曰:「国将立,号为何?」 檀君未言,仅伏地拜山曰:「吾朝仙山膜拜,吾思念阿斯达也。」 风伯会意而曰:「明矣。朝仙山拜之,故号朝鲜。」 公元前2311年庚寅,开国号朝鲜,立都平壤城。 陶唐戊辰立国,故曰:龙国;朝鲜庚寅立国,故曰:虎国。 是年五十五岁,檀君以河伯族nV为后,以风雨云三司为臣,以曟部落众族为民,以八道之法治国。 《八道之法》 天道:以神正民,敬神则民从善,天道之法也。 地道:以鬼邪民,惧鬼则民改恶,地道之法也。 风道:以师教民,尊师则民重道,风道之法也。 雷道:以法罚民,守法则民不悖,雷道之法也。 水道:以官治民,清官则民百顺,水道之法也。 火道:以军保民,强军则民无恐,火道之法也。 山道:以食养民,丰食则民饱足,山道之法也。 泽道:以居安民,良居则民喜乐,泽道之法也。 1 数年後,王后生子,名曰:夫娄。 百年後,至禹会涂山,遣太子夫娄朝焉。 而後不知何时,太子仙逝。 於时曟部长老有三子,长曰:辰;次曰:马;幼曰:弁。 长老年高德劭,病危,将子付王。太子薨,王後继无人,便收三子为嗣。 某年,西岛部落作乱,檀君率兵平之,後遣三子筑一城,名曰:三郎城。 檀君教军民盖支石墓,葬兵祸亡者。 然後上摩尼山,登堑星坛,祭天以慰亡灵。 山顶石坛,垒石筑之,坛高十尺,上方下圆。坛上四面,各六尺六寸,下广各十五尺。 西岛今之江华岛也。 1 百年後,曟部落分为三。 其一,辰日部;其二,马日部;其三,弁日部,咸为三子族裔。 夫娄太子後裔,独居一部落,曰:夫余。 夫余者,夫娄太子之余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十一年乙未,箕子率商民来朝鲜。 檀君以为天命来矣,遂邀箕子至仙宅论天下。 檀君问曰:「伏羲八卦之妙,汝明乎?」 箕子对曰:「妙哉,不如文王易也。」 檀君问曰:「汝何不事周?」 箕子对曰:「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 1 檀君知箕子贤达,故曰:「孤赴天命还仙山,望箕侯善待我民,可许乎?」 箕子对曰:「善哉,子当成明君,待仙人之民如己出。」 檀君出宅,谓子民曰:「孤已禅让箕侯,今朝鲜为箕子朝鲜,非檀君朝鲜,部族子民,当奉箕子为君,不得违也。」 众民泣曰:「我等将从大王而去。」 箕子叹曰:「若非君让国,我不能治理朝鲜。」 檀君恐朝民与殷民不能共处,遂携众移於藏唐京。 据说,夫余族未随之,数百年後至北方建夫余国。 於是附殷之诸族,建尸罗、高礼、南北沃沮、东北扶余、濊与貊等国。 王归山之後,三日部率众族南移,翻山越岭至富饶之地,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终重建部落,开国号曰:曟。 後因,辰日部落、马日部落、弁日部落,彼此不合而分国,并将曟字三日去之,改国号为辰。 1 因日已无,三部族以阿斯达传说之仙人为名,改之曰:韩。 故有辰韩、马韩、弁韩,此为三韩也。 三韩共立辰王,治理众族,安居乐业数百年。 後马韩坐大,战胜辰、弁韩,故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後汉书东夷列传云: 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 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 天君者,檀君是也。 曟国,古之辰国也。 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闲,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1 檀君王俭在人间享国一千二百六十五年,後还隐於阿斯达为山神。 【建国篇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