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除夕(下) (第2/3页)
。” “皇伯父!” 殷郊也不管什么礼仪,往前跨了两步,高大的身型几乎完全遮住姬发,将他保护在背后。 但未等他的话说出口,姬发便将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按了一下,示意他来。 姬发先向殷启行礼,赔罪道:“太子殿下见谅,臣无意冒犯,还请您宽恕。” 殷启一个眼神也不分给他,高傲地扬起头颅,道:“免了。” 姬发又道:“我父亲年迈体弱,深入南部探查水田,出行只带了户部几人,天高路远,并非故意不来。待他回京,定会亲自向陛下请罪。”他边说,边对上殷启的眼睛,毫无惧色,“父亲此举,是为大商百姓不再为粮食而发愁,以求国富民强,佑我大商千秋万代。恳请殿下以民为重,多多宽恕。” 殷启越听,脸上的愠怒越是明显,最终重重哼了一声。 “你倒是个会说话的。”殷启又道:“但郊儿身为大商世子,怎可与你同席,快快退下。” 姬发正要拱手称是,却被殷郊拦住,有姬发在身边,他今日真正做到了临危不乱,巧妙答道: “皇伯父所言的礼仪礼节本该遵守,可您所带的人,既非宫中侍从,也非五品以上官员。一个七品的大理寺主事本就没有参宴资格,更不配献宝于我。为何伯父就不让他先退下?” 此话一出,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周围悄咪咪关注的官员脸色都变了变。有的人在想,世子何时变得巧舌如簧,还有的在想,敢于直言不讳,果然还是那个直白莽撞的世子。 殷郊又道:“现如今,我大商的官员个个劳苦功高,所谓上下分明也不过是迂腐的东西。除夕晚宴意在同乐,本就该对所有人一同视之,伯父认为呢?” 殷启生来富贵,泰然享受,并未关心过这些,但仍滴水不漏答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座哪一位大人不是鞠躬尽瘁,叩谢皇恩,除夕晚宴自然是同乐享受。” 殷启不愿再与殷郊多言,准备离开,却又被这突然开窍的小子堵住。 “伯父请留步。我听说任士人,哦不,大理寺任主事一上任就破了四五桩悬案。大商得此功臣,伯父功不可没,应当得到一个慕贤爱德的美名。” 殷郊越说,语气里嘲弄的意味越重。姬发心里不由得发颤,怕殷启更恼,正打算捏住殷郊的手让他住口。下一秒,耳边就传来一声威严的声音。 “殷郊,不得无礼。” 旁边席位上久久未动的殷寿终于开口,给了殷郊一个看似严厉实则满意的眼神。 “是,父亲。” 殷郊微微低头,向殷启行了个礼:“侄儿饮酒堪醉,还请伯父见谅。” 殷启却像找到新的发泄口,气冲冲骂道:“殷寿,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儿子!” 殷寿答道:“殷郊不胜酒力,皇兄心胸宽广,又何必计较。” “惺惺作态。他明明对答如流,也能称为不胜酒力?嘴上轻飘飘几句冒犯长辈,又有你这个父亲袒护,他倒是逍遥自在。” 殷寿并不正面回答,忽然讲了一句庄子的话:“皇兄可还记得,所谓逍遥,无外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其他人还在想这名句用在此处的意思是什么,殷启已经是脸色大变,从愠怒转为十足的恼怒。他身边的任士人一改先前小人得志的嘴脸,脸色发白。 任士人以世子惩罚一事作为投名状,得到太子青光,殷启偶尔纵酒行乐,也会传召他这个新面孔侍宴。殷寿知道逍遥散的事,殷启事后第一个怀疑、开刀的,自然是他这个商贾出身并无强硬背景的新人。 “好、好!”蹙眉恼怒的殷启重重哼了一声,“我真该夸你们一句虎父无犬子。” 殷寿稳如泰山,再添一把火:“看来皇兄还没忘记宋吏目一事。” 殷启不回答,狠狠甩开袖子,在萧乐鼓声中离开了。 今晚宴会之后,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去查宋吏目,也不知殷启手下要有多少人去遮掩各路的打探。 音乐不绝如缕,中央的舞女依旧婀娜多姿,酒宴依旧在热闹中继续,好似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姬发却无半分饮酒的心思,与殷郊提议出去透气,二人相携而出,又在大殿门口遇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孩。 那小孩生得眉清目秀,身上穿戴华贵,一见到殷郊,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开心叫道:“郊哥哥!” 他走近抱住殷郊的腿,才看见身旁的姬发,连忙道:“还有姬发哥哥也在!” “澄儿怎么在这里?”殷郊将他高高抱起,笑着问道。 殷澄乃是帝乙亲弟安王的孙子,也是殷郊的堂弟,每逢过年回京,都要黏着殷郊不放。 “我想找之前变戏法的人,他好厉害,只是点了三下,瓦罐里就结出果子。我要把他带回家,天天变果子给我吃。” 他搂紧了殷郊的脖子,撒娇道:“郊哥哥,我们明天去宗庙一起收荷包,这回有你在,我拿到的肯定比小果果多。” 殷郊笑:“皇爷爷这几天赏赐那么多东西,还不够你玩?” “那怎么能一样!那些东西又不能买糖葫芦。” 姬发听他这番童言,不禁轻笑一声,再抬头,看到不远处的姜文焕与鄂顺举着酒樽招手,连忙走过去说话。 “你们刚刚在讲什么,要跑这么远。” 鄂顺叹了口气:“今日大姐身体不适,没有参宴。我父亲没见到她,刚刚还对我发脾气。” 姬发安慰几声,鄂顺又道:“我们全家大年初三回南都,jiejie贵为太子妃,自然不能轻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