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罚(掌嘴) (第1/1页)
“拖下去,责二十板子。” 立刻就有人把何括身边的早就瘫倒在地上的人拖走,隔着一堵宫墙,狠厉的板子破风声一点不漏的传入在地上跪着的所有人的耳朵里。 何括趴在地上不敢发出声响,大娘娘替太子料理他们这些奴才,他们没有求饶的份。这宫里就没有主子不体面奴才舒服的份儿。 “何括”大娘娘身边的掌事太监张善点了他的名儿。 “奴才在。”何括没敢抬头,身子伏的更低。 “不抬头就没事儿了吗何公公?”张善捏着声道,这声何公公摆明了不给体面,今日怕是不能好过了。 “奴才不敢,奴才知罪,请娘娘责罚。”何括把身子抬起来回了话,张善今日能在这里摆这么大的威风说到底是大娘娘要责罚他们这些下人。 “既然何公公明白,那咱家就不多说了,大娘娘这也特意交代了,太子身边的人白长着一张嘴不知道劝着主子为主子着想,那就得长长记性。掌嘴二十,何公公,自己动手吧。小夏子,来给何公公数着。” 在这合宫上下面前自己掌嘴,一点体面都没给留着,看来大娘娘今天是铁了心的要教训我们这帮奴才。何括没敢耽误,抬手就是一记狠厉的耳光,左右开弓,与那板子声应和着,敲在在场的每个人心上。除去今日服侍在太子身边的几人,其余侍从全被召在长春殿,跪满了长春宫的前殿看着这场责罚,几乎半数的人都挨了罚,都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惩罚,但是下的是他们这些为奴为婢少存有的体面和尊严。 张善带着大娘娘的人前脚刚走,临安就哭着扑过来扶他,何括摆了摆手,想张嘴说话又被脸上的伤疼回去了,索性一句话也不说了,直摆手后颤颤巍巍爬起来,直面了秋风贯穿的殿门,这冷瑟的秋风吹在面门上却缓解了一下木疼,就是不知道今年又要冻死多少人,何括想着,跨出了大门。 世道惯是惨烈的,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 嘉平三年更是如此,海曙的水直淹了水则碑朝向着民田村舍而来。洪水之后是时疫是饥荒,这时候活下来是百姓最直接最朴素也最强烈的愿望。 何括就是这样进的宫,挨一刀,家里有银钱拿,自己也在这漫天大海中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是宫里这样的地方,像他们这样低贱的人安稳也是妄求。 何括低着头在甬道上急匆匆的走着,还未行东宫就遇到了沈惕,两人行路大约都有些急,立在路旁轻轻喘着气,都想说什么话,可嘴动了动又都不敢说,日头还未大黑,影子也萧萧瑟瑟的在墙上微微动着,喘气喘气,在这紫禁城里小声的喘气。 何括俯低了身子:“沈大人。” 沈惕知道他们一群人都受了罚,拿了药就往这儿赶,可遇见了倒不知该如何言语。沈惕想扶起他,何括却微微往后闪了一下,沈惕不无悲哀的知道他心中到底怎么想也非常懂得他现在的谨慎与委屈,甚至这错身的别扭他好像都知道,他知道自己来的莽撞了,可是,可是,孤雁不再往南边飞了,它们已经被冻毙在天空上直直的栽到地上。 “何公公。”沈惕把手中紧紧攥的小瓶子藏在袖中,言毕,身子往旁边斜,让出来了路。 沈惕看着何括的背影,腰很细,身子单薄,低着头,可是身子没有低下去,宫中太监的服制的束腰怕是要系了又系才能合身,急匆匆的,可是沈惕看着他走的,是一条没有尽头要流血的路。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何括端着茶水走过抱厦进了前厅就听见太子殿下念着这句古话,他读书并不算太多,入宫前曾识得几个字入宫之后又在内书堂学了几年,可这句话,他实在太熟悉不过。嘉平三年的大水过后,“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这句话便再次叩问朝廷,也叩问在每一个遭了水灾的百姓心上,问来问去,被成为当朝大禹,治水司空的杜工部怀着虔诚一锤一石的在海曙建堤,疏通,整治河道,至今嘉平十四年,海曙再未遭过水灾。可那场铺天盖地的水何括难忘,如今听到这句话依旧是心神一荡,连带着手中茶水也波澜起来。何括不敢露悲,定了定心神把茶水放在桌上后便安静的侯立在旁边。 可是直到茶水没有一点温气儿太子也没有动。 “何括。”太子唤道。 何括顾不得站久依旧麻木的腿,跪于如今的太子徽昭跟前:“殿下。” “听说母妃今天罚了你们。” 何括没想到殿下是说的这件事儿,但是想想阖宫都被拉去敲点殿下怎么可能不知道,何括不知道太子心中如何想只敢低头回了声是。 “怎么不抬头,被孤前日吓到了?” 何括浑身一震更没想到殿下能提到前日的事,大呼:“不敢,奴才不敢,奴才有罪!” “你有什么罪?孤看上了你,怎么你反倒有罪了?”徽昭太子说着把他的脸挑起来,“呵,知道为什么母妃独独罚你这张脸吗?” “何括被抬起来脸与太子对视一下便不再敢看眼神只落在别处,心乱如麻,可是何括知道自己什么都不能说,只能装傻:“奴才不知,奴才愚钝。” “我看你不愚钝,你这句不知聪明着呢。” 何括又想俯下身子请罪可是徽昭太子只更大力的捏着,刚刚受过罚的脸疼痛感更甚。这股疼痛让何扩不得不和徽昭太子对视 “殿......下。” “不过你不用再担心了,嘴碎的人孤自然也已经处置了,母妃那边孤也已经解释清楚,毕竟那天,孤和你,也确实什么也没有发生。”说完徽昭松开了手。 何括立刻俯下身子:“谢殿下大恩。” “孤确实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欲擒故纵也好还是其他什么的东西,孤懒得的猜你也不必介怀,这些天前朝诸事繁杂,晖远又发了水,孤也没时间和你一个太监转圈圈,那件事不必再提听见了吗?” “听见了,奴才晓得。”何括被这些话刺的愈发抬不起头,又听见晖远发了水心中不解又有些担忧,晖远和海曙相隔不远,怎么会,怎么会呢,当年的工程浩大,是海曙上下都见了的。“殿下一心为民,百姓必感恩戴德,晖远发水是大事,晖远海曙近十年都未有水灾,百姓,百姓必惊慌不已。” “你怎么知道这些。”徽昭顺手把书又拿起来翻看。 “奴才家属海曙,嘉平三年发了水奴才亲历过,之后进了宫也一直打听着家乡的消息才知道些。” “你是哪一年进的宫?” “嘉平四年。” “因为那场水灾吗?”落在书页上的眼光深远了起来。 何括却不知道怎么答了,是被大水逼的进了宫吗?是的,没有钱,想活,别逼进了宫,可是在主子面前却也不好说是被逼进宫的,而且海曙的水灾一直是大家不想提及的话题。何括硬着头皮答:“殿下,奴才是自愿进宫的。” 徽昭倒是没想到他心思拐了这么多弯,听见这答案也是轻笑了下:“连你也知道海曙的大水不能提,罢了,你先退下,让张德海进来伺候,领着孤的口谕去太医院拿些药,你在殿前伺候脸上不要留伤。” “谢殿下。”又规规矩矩的行了礼退出去了。 天已大黑,月已挂天上,东宫听不见一点人声,何括看啊看,可是远处的东西就是看不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