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龙墀对询 (第2/2页)
时候附和就是了。” 荣世祯起身笑道:“我不,我就要给你捣乱。” 高应麟一笑而起。 荣世祯出得青松堂,从贡院后门出去,在小巷里绕了一圈,再到贡院正门,只见朝中诸臣的车马随从都候在路口。隔一条街上原是碧霄城的闹市,后因战事流离,十店九空,此刻只有一些卖饼面包子的贩夫走卒,或是推着小车,或是挑着担子,三五成群聚在街边,等着大臣们下朝来草草充饥。 守门军士将荣世祯放入贡院,荣世祯随宫人到了文昌阁,只见宗室重臣都冠带齐整等在院中。荣世祯与众人行过了礼,众滇官都上来问候,说道昨夜招待简慢,还请平南王宽恕云云。 众人客套了一番,忽听得文昌阁中马太监高声唱礼,大门打开,众人按品级按部就班步入阁中,荣世祯年纪虽小,却列在首位。 那文昌阁虽然装点得素净阔朗,但毕竟不及皇宫规制,众人排列不开,彼此都挨得甚近。主位上也只摆了一把紫檀椅子,披上了金龙刺绣的锦罩而已。 不一会儿,皇帝仪仗先进阁中摆开阵势,龙涎香丝丝缕缕缭绕着香炉,高应麟犹如芝兰玉树般缓步而入。众人跪下行礼,高应麟说道:“平身。” 众人立起身来。先是礼部尚书报了太皇太后下葬事宜,高应麟吩咐将太皇太后浅葬于净土寺,只待来日打下京城,就将梓宫移回高氏皇陵,与先帝爷同葬。礼部尚书领命退下。 高应麟目光平平扫视一圈,落在荣世祯身上,说道:“平南王,前线战事有何进展?” 荣世祯躬身而出,悉将收复庆州之战备说一遍。众宗亲官员屏息凝神而听,高应麟听罢,又问道:“捷报上说你手刃了伪裕朝惠亲王,当时是如何情状?” 荣世祯说道:“当时伪王率先冲入战阵,臣就近身夺上他的马去,一剑取其首级。”他说得平淡无奇,但越是轻描淡写,越让人感到那凶煞血腥之气。众人听了,彼此以目视之,都有心惊rou跳之感。 高应麟说道:“战场上刀枪无眼,你抢在最前头就不怕吗?” 荣世祯说道:“回皇上的话,不论是大帅还是小兵,到了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胆怯二字。臣曾听家中老将说起,人若是心下先自怯了,身上就会散发衰气,敌人的刀枪棍棒就都会朝他身上来了,不战而败矣。” 高应麟点点头,说道:“非亲身经历而不能有此感悟,可见是老将的话了。” 众人立即附和道:“荣王爷所见甚明,我等受教。” 荣世祯垂首道:“不敢。” 高应麟又问道:“依你看,何日才能收复京城?” 荣世祯说道:“京中此刻天花为患,逆贼无暇他顾。京畿百姓水里火里,只盼真龙天子回朝。皇上派臣回到前线,臣即刻提兵与大盛军赶往京城,赶在五月间收复皇宫。若不打下京城,臣绝不回来见皇上。” 众人都露出钦服之色,纷纷道:“平南王实乃大恒栋梁也!” 高应麟将手一抬,众人安静下来,高应麟站起身来,沉声道:“萧贼篡位,国祚垂危。荣藩世祯忠贞国事,有再造大恒之功,今起赐国姓高,以亲王体统行事,仪同朕之手足。” 荣世祯合身下拜,忙道:“国家有难,臣自当赴汤蹈火,怎敢受此殊荣?” 却听阁中众人异口同声道:“皇上英明!” 荣世祯微一吃惊,心想:“果真如四哥哥所料,没有人反对么?”额头虚虚碰在地上,眼角却向高氏宗亲、京派官员站立处扫视过去。只见有几个人面露迟疑之色,但荣世祯的眼神一到,那几人忙移开眼神,不敢言语一声。 荣世祯看着他们的神色,电光火石之间,忽然明白过来:“他们竟都怕我!” 一时不知是因为他方才当朝谈论如何取敌首脑,吓到了这些老先生们,还是因为他这些日子在前线立功卓着,朝中百官竟无一人敢挑战。 高应麟说道:“平南王,你起来,朕既赐姓于你,你无需推辞,日后望你继续报效朝廷。如今国丧之中,不便大肆庆贺,一切礼仪从简。来日回到京城,朕为你补办一席贺酒。” 荣世祯喜道:“谢皇上!”高高兴兴站起身来,高应麟当即命人拟旨。 众人都恭贺道:“国姓爷,大恒朝可从没有人享过这般荣宠啊。”那滇派官员自觉与有荣焉,洋洋然满面得意。京派官员则笑吟吟向荣世祯道贺,就算心中有些嘀咕,面上却丝毫不显。 荣世祯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向龙位上看了过去,高应麟也自凝望着他。两人相视一笑,荣世祯退回队列中。 众人安静下来,高应麟问道:“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当下有人出来说道,关中百姓离心久矣,皇上移跸到碧霄城,须得好好整顿一番碧霄当地土官,以显天家威严。 高应麟说道:“朕从云南一路过来,见关中还算清明,农耕亦有恢复,前线战事正紧,不须侵扰地方。倒是西北吏治,是该惩治一番了。前番朝廷处查赈灾贪墨案,抄没了一批家产。朕临行前命人送往西北救灾,不知西北灾荒好些了么?” 一官员答道:“皇上爱民如子,西北赈灾已有成效。但听说西北边境,近来有沙匪作患,其中有七家沙匪颇成气候,成群结队掠劫边民牛羊粮草,只恐来日又变成元氏贼……只恐来日又酿成大祸。” 荣世祯正自暗暗欢喜,闻声一凛,心想:“这就是四哥哥说的另一件事了。”因此留上了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