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凯文日记)_小熊,北京GAY,笑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熊,北京GAY,笑哥 (第7/8页)

个梦中的驿站。但我再一次的失望了,血流了一会儿,竟然又淅淅沥沥的停住。

    这一次我感到一种恐惧,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我想到莫先生的法,莫先生的法法力无边,难以揣测。我害怕莫先生已经对我的手腕,我的血管,我的血流施了法术,因为我知道他现在正一刻不停的,没有空隙的监视着我。这一次我真的有点害怕,怕的是莫先生那“行拂乱其所为”的强大力量。我继续躺在床上,彷徨,恐惧,犹豫,不甘,甚至我能感到一丝黑色幽默。

    血完全停住,我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安静了大概半个小时,我知道我今天的行动将以失败告终,我翻身起来,鲜血覆染整个床面。我捂着手腕,一步一步走向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医生告诉我,我割断了肌腱,需要住院。我走进医院的住院部,先在一个临时病房里待了一会儿,然后马上被推进手术室,缝合肌腱和皮肤,全程麻醉,没有疼痛。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我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打上吊带,一个人安静的躺在一个单人病房里,四周是茫茫的夜色。

    第二天,医生告诉我,我割断了几根肌腱,需要住一段时间的院,我全程无语,安静默然。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但伤痛犹在,记忆永存。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生活,不再有痛苦,悲伤,忧郁,恐惧和疑惑。

    2022年10月23日

    创建时间:2022/10/236:51

    1

    标签:想要的生活

    我不喜欢超市买的汤圆,皮厚馅小。我喜欢自己用糯米粉和汤圆馅包的汤圆,皮薄馅大。小的时候,正月初一家里的大人们就要自己包汤圆。裹一团糯米粉,用手压平摊薄,再实实在在的捏一团汤圆馅包在里面,包好后,两手把汤圆糅合在一起,再搓一搓,一个大汤圆就包好了。汤圆馅有黑芝麻的,花生的,玫瑰的,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黑芝麻汤圆和花生汤圆,一口咬下去,里面的馅就流出来,像裹着蜜糖的棉花,松软香甜糯。

    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放学回家,mama已准备好晚上的晚餐;为自己的爱人熨一件平平整整的衬衣;星期天带着孩子老公回父母家陪父母聊聊天;丈夫给妻子一个甜蜜的拥抱;在单位每天尽职守则的完成一天的工作而受到上司的嘉奖;儿女又给老人送上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朋友在周末的咖啡馆里相互调侃或者约上几个好友,在一个慵懒的洒满阳光的下午,泡一杯茶,搓一桌麻将。我们要的幸福生活,难道不正是这样的吗?

    我们总是在追寻自己得不到的幻想,而往往忽视身边的,握在此刻的甜美。或者恋人们在雨中漫步;或者朋友间一番推心置腹的畅谈;或者事业伙伴相互关照和提携。这些都是我们真实拥有的美好生活,而我们想要的幸福往往蕴藏在其间。可是,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和残酷,这些幸福和愉悦,其实很容易被一种强烈的贪欲,狂热的执念,愚昧的无知和邪恶的冲动所取代和替换。当我们被这些负面情绪掌控,我们就会失去我们已有的美好,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只会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只有远离非理性的人性的阴暗,我们才能避免堕入轮回的因果。

    这个国家已经经历太多的折腾,我们早已虚弱不堪。我们像一个虽然仍然年少但已略显沧桑的少年,我们需要成长和进步,而不是无休止的内耗和争斗。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努力争取,只有俯下身子,放下身段,舍弃傲气,脚踏实地,我们才能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一手一脚的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珍惜;这样的生活离我们不远,但也容易失去;这样的生活丰满我们的理想,理想却不尽相同;这样的生活屡遭责难,仍始终昂首。

    我们总是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一个关于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的答案。这个答案,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认真书写,毫不停歇。可能我们每个人的答案是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的,但对幸福的追求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得到每个人回答的最大公约数,团结汇聚绝大多数人的诚挚和善意,我们这个国家就可以向着美好和光明进发。牢牢秉持住我们共同达成的对幸福的一种普遍理解,然后踔厉进取,积极工作,我们就能和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同向同行,并肩前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发真实的靠近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然后发现,生活本身其实是美好的,只有有时我们相互错过。

    我们终归是要走向强盛的,因为我们本来辉煌,我们本来伟大。

    2022年10月24日

    创建时间:2022/10/246:36

    标签:韩寒和郭敬明

    1

    韩寒,郭敬明的我都读过。《三重门》大概是我读大学的时候看的,觉得韩寒的文笔比较潇洒,写作风格自由,比较轻松,行文流畅。郭敬明的是我读完大学,刚上班的时候看的。那时,甫到一个新单位,中午吃完自带的午饭,我就会到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镇去逛。小镇不大,街上有一家租书店,我在那里租一些看,其中就有郭敬明的书。郭敬明的相对韩寒的更显朦胧,像一个青春呓语的少年,读他的书好像回到青涩的成长时期。

    韩寒和郭敬明年纪相仿,一个相对严谨,一个相对浪漫;一个自由,一个梦幻;一个比较理性,一个比较懵懂。韩寒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而郭敬明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是模模糊糊,迷迷茫茫的。他们两个很有意思,像各自走不同路线的两个同伴,渐行渐远却又彼此照应,相互映衬。韩寒和郭敬明都没有读大学。据说曾经有大学愿意特招韩寒,但韩寒不愿意去,他自由洒脱的性格似乎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而郭敬明似乎对大学也并不向往,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似的。他们都是年少成名,往后的道路也有点趋同。韩寒做起自由撰稿人,当上职业赛车手,写歌曲,拍电影;郭敬明也从小城移居大上海,同样拍了电影,据说还成立了公司,当上了导演。这些都说明他们的自由,和传统文人的书斋茶寮,清苦一生相比,韩寒和郭敬明都是积极入世的。他们成了时代前沿的弄潮儿,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级人物。

    成都有个阿姨宣称《三重门》是她写的,据说还请来记者。这个有点趣味,不要说《三重门》是男性化视角的一本书,就是的时间背景,地点背景也对不上。韩寒还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