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悲惨的县令,有钱的王爷  (第1/1页)
    村头们不好治。    说他们是村头,实际上,他们就是地头蛇。    此时的岭南,其实还属於古制。    什麽叫古制?    首先,百姓心中,并没有国家的概念。    尽管中原王朝,一直都对岭南有掌控,但实际上却是天高皇帝远,以至於这边都还是类似於部落时期的村落制度。    村落是朱樉以及官员们的说法。    实际上,这边统一称呼为寨子。    一个寨子的人数不等。    多的,能上万。    少的,只有几百。    所以要想拔除这些村头,朱樉肯定也要实力的支持。    幸好,他带来的亲卫,也有三千人。    此时还是明初。    作为大明亲王的亲卫,这些士兵的战斗力也毋庸置疑,再加上大明在岭南的卫所驻军,朱樉能用到的兵力就不少了。    有了兵力,就等於有了底气。    身份、底气都有了。    但是还不够。    还要师出有名。    谈判,只能让这些村头配合自己。    要想彻底改变岭南这种村落为政的风气,另外还得雷霆手段,自然需要一个能让朱樉出兵的藉口,於是朱樉找来了知县向海,对他问道:“此地知府,为何还不来觐见本王?”    向海答道:“回秦王殿下,哪有知府啊!”    朱樉奇怪了。    这可是大明朝的地盘。    偌大的一个州府,难道没有一府长官?    “笑话,广州府乃我大明州府,怎麽会没有知府呢?”朱樉似有不满。    向海苦笑道:“知府是有,但只有官职,至於知府是何人,那……还要等朝廷发配啊!”    朱樉明白了。    现在还是明初。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彻底赶跑大元。    北方还有战事呢!    而且,太子朱标也没有暴毙。    朱元璋还没有大兴牢狱。    所以,这些年并没有怎麽惩治不法的官员。    再加上现在的大明,对岭南这块地盘压根不上心,根本就没有要治理的意思……本来就是一个自生自灭的地方,也没有官员愿意到岭南去,北方又更加重要,还在打仗,这时候谁会将目光投放到岭南呢?    於是乎,就成向海口中说的那样了。    空有知府官职,可是朝廷没派人下来,也没有发配犯事的士大夫前来任职,那知府的官职便空了下来,不论什麽事情都是下一级的官员顶着。    b如向海,是番禺县的县令。    可是,番禺作为广州府的府治,又要承担整个广州府的防务。    这都是要花银子才能办的事。    所以,向海这个知县,自己穿的衣服都要打补丁,可一边还要想办法凑齐几百两交给朝廷当税银,还要从牙缝里挤出一些钱来维持整个广州府的治安……    关键是,他一个县令,本来俸禄就没多少,结果在番禺县任职,甚至连俸禄都没人给他发。    这也太惨了一点!    难怪人们都说,大明朝的官员,是历史上最惨的。    究其原因,这还要说到朱元璋。    老朱!    他认为,官员有了权力,那麽钱财方面,只要能够解决温饱就可以了。    注意,这个温饱,还不包括家人。    可能包括了,但是不多,顶多算上你的妻儿。    一个当官的,锋利只够自己和妻儿吃饱。    然後,府里还有下人,要发俸禄……    这些钱从哪儿来?    朱元璋这是要求自己手底下的官员,一个个都当圣人啊!    可是,理想无论多麽美好,总会败给现实。    这个现实就是,哪怕朱元璋对官员毫不手软,甚至定下了剥皮充草这种恐怖的刑罚,但还是有官员会铤而走险去贪W……因为,他不贪W,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    贪W了,最坏的结果,也是一家人都活不下去。    反正横竖都这样了,那为什麽不贪一把呢?    万一自己贪W没被揭发,还能活得很滋润。    不过,朱樉到没有去埋怨自己老爹。    很简单。    时代的局限X。    元末明初,这时候天下刚从战乱中缓过来,甚至还没缓过神,朱元璋自然对官员们要求颇高,再加上小时候朱元璋家里就是被贪官盘剥,导致一家几乎都饿Si了,他自己也当过乞丐、和尚,只为了能吃口饭活下去,这种悲惨的经历,也影响了朱元璋的决策。    这麽一说起来的话……    朱樉想到了,自己亲卫抬过来的那几口大箱子。    里面装着的,是十万雪花银!    另外,还有一箱h金,一箱珠宝。    总价值,差不多有五十万两了。    大明朝的官员们不能贪。    可是,皇子和亲王们,却不在乎。    所以朱樉这个秦王,荒唐胡闹,却还这麽有钱。    像向海这种官员,兢兢业业,殚JiNg竭虑,穿衣服还得打补丁……    真是旱的旱Si,涝的涝Si。    幸好他不是缺钱的那一个。    手里有钱,就好办事。    这个道理朱樉自然明白,他对向海说道:“你去通知一下番禺本地的那些村头,就说本王要召集他们,此事办成大概需要多少时日?”    “十天左右。”向海回应。    “要这麽久?行吧!”    朱樉也知道,这个时代多是靠步行的,而番禺这个地方,政令不通,可能情况更难,也没有再去b向海,毕竟他确实很惨了,只是对向海说道:“北边花县的县令呢?让他来见一见本王。”    “好!”向海答应,躬身道:“殿下可还有吩咐?”    “这里有一百两,是给你的,去添置一身好点的衣裳,然後给衙门里添置一些办公用品,多余的就拿回去补贴家用。另外,本王到来的消息,可有告知卫所那边?”朱樉掏出两锭大银子,交给了他。    向海眼神一亮。    一百两……    不愧是殿下啊!    这出手真阔绰。    之前给了五十两,这会儿有拿出来一百两。    都够番禺县半年的赋税了!    “下官多谢殿下,卫所那边已经通知了都指挥使,应该已经在前来觐见殿下的路上了。”向海回应。    朱樉点点头。    岭南的官员,惨成这样了。    那麽,这边的将士们呢?    他们应该能过得好一点吧?    毕竟,这些可是手握兵刃,甚至有生杀大权的军队。    总不至於太惨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