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生与死 (第3/3页)
者生前的物品被放置在棺边。 裴图尼亚盯着棺边的簇簇白花,他双目通红,几乎掩盖了灰绿色;眼角发红,鼻子发红,泪如珍珠断线簌簌而下。呼吸起伏时快时慢,站姿像石塑般僵硬。脚下生根,一动不动。 牧师主持的内容多是关于上帝和生命,死后永生,祈祷上帝与所有的哀悼者同在。 被抛弃的生者互送逝者去往长眠之地。逝者的家属、逝者关系最近的亲戚和最亲密的朋友参加在墓地举行的葬礼,而一般的朋友则不参加。 牧师庄严祈祷死者能够得到上帝的关爱和怜悯。在墓碑旁边宣读。 这是一个非常动情的时刻,这是亲朋好友送别逝者的最后一程。伊万斯先生看着棺木下沉,最终被泥土掩埋,他几乎抑制不住想要扑过去,被莉莉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哭泣。 裴图尼亚楞楞地看着那方土地。他没注意到父亲,甚至没留意莉莉。 只是原地发愣,发呆。他连哭都不会哭了。 与伊万斯家,尤其是伊万斯夫人来往密切的并不多,因此寥寥数人在此送别,格外凄清,格外安静。 莉莉一直在抽泣,伊万斯先生哽咽不断;而裴图尼亚,他目光发直地盯着前方,面颊的泪痕干涸,失魂失智。表情凝固在一片空白。 金光耀偶尔看向学生,只能看见他发红的眼角和鼻尖。藤原林太郎默默站在他身边。在生离死别上,长生者不能与之共情,但他们目睹身边朋友一个个消失,不免感慨万千。 1 葬礼结束后提供正式的晚餐,解晦、犒劳来宾、使生者振作;而不能参加葬礼的人会得到葬礼饼干,饼干上通常装饰有心的形状以象征死者的灵魂,与香料、奶油点心一起用纸包裹,纸上写着悲伤的诗歌、逝者的信息、圣经经文或祈祷文,用黑丝带捆扎。 一天草草结束,被留下的三个伊万斯沉默着结束晚餐,沉默着回家,沉默地回到卧室。 伊万斯家的镜子、肖像画,以及一些闪闪发亮的物品都被蒙上黑纱,衣橱内鲜艳的衣服都放在最内侧,黑白灰一类素色摆在最前头,哀悼的氛围把房子裹地密不透风。 任何纪念物品、纪念行为,都是为了依然活着的人。不是为了逝者,而是为了生者。安抚,并且铭记。 告别仪式上的祭奠物品只能是鲜花或花圈。伊万斯的邻里几乎都带着洁白的花束前往教堂致以哀悼,洁白的鲜花围成一圈,将棺木簇拥起来。 艾琳夫人夹在人群里沉默地送上一小束马蹄莲,西弗勒斯跟随在母亲身后放下一束白菊。斯内普夫人和斯内普先生很快离开,快地像他们从未出现。 裴图尼亚压根没注意到他们,他陷入思维损伤,直接无视了外界;莉莉站在父亲和哥哥身边,她看见了,只是徒增忧伤。生离死别的伤感让她几乎麻木了。伊万斯夫人病重的时候,莉莉对西弗勒斯剩下的感触只有平静的隐痛。现在伊万斯夫妇已经逝世,永远地失去了一个亲人,看着这个之前失去的朋友,她只觉得忧伤。 托比亚·斯内普没有出席告别仪式。他没钱出去找人鬼混,也抽不起毒.品,最多喝酒赌博,但钱也不够赌多久的,于是最近他只能沉迷在劣质酒精里,天天一副醉鬼的模样。 看到邻里拿着哀悼饼干回家,托比亚摆出一副什么都不喜欢的样子,偶尔嘟囔几句“有钱的大善人走了,没人可怜我们这种下等人咯。” 充满金钱渴望和穷酸气息的话,自怨自艾,闷闷不乐,阴郁极了。但他也为善良的夫人去世而感到一点可惜。 1 在魔法之外,西弗勒斯其实并不太关注父母和莉莉以外的人,并且他也没有从前那样渴望父爱和母爱了。因为父母都在他身边,虽然他的父母关系不正常,但他的父亲不对他施暴,只是不断地逞口舌之快,贬低侮辱;他母亲不因生活困顿、婚姻失败而迁怒他,不厌恶他,从没虐待他,教授他魔法,送他去霍格沃茨,他在上学之前已经会很多咒语。所以只有莉莉是特别的,附带的,其他三个伊万斯也比别人特别一些。 这并不是西弗勒斯和伊万斯家之间的缘分,而是西弗勒斯和莉莉的缘分。也因此,当莉莉和西弗勒斯断绝了友情联系,他对其他人的关注就像沃土退化一样,变成苦咸苦咸的盐碱地。他对他人的生离死别,感触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理喻……他似乎,没有了任何牵挂。 无欲则刚,他不再有任何软肋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像我们脑子里幻想的那样? 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继续生活。 ——*—— 本章作话和彩蛋挺长,所以日常哔叨就放在正文下面啦。 *前面写尖叫棚屋之夜的时候,考虑斯内普家要不要出席伊万斯夫人的葬礼,只想到让艾琳送花。艾琳和夫人是妇女之友,虽然不是关系最近的亲戚朋友,但在朋友的范围,所以送花合理。而托比亚是个被生活压成垃圾的人,当然不会出席。 所以西弗勒斯就比较独特,他和莉莉绝交了,而之前伊万斯家是把他当未来的女婿看的没有说有定下来的意思,但确实是有做过这种准备。两个都有理由,去和不去都可以。不去,莉莉因为悲伤,不一定想得起他;而等走出悲伤,感情已经浅淡。去,莉莉看到他只会觉得忧伤,反正怎么说都得挨顿揍。 1 前面尖叫棚屋剧情,西弗勒斯已经挨过打,裴图尼亚抱着“绝交了,他彻没戏”的心态,预备打完就放下,所以当时打得很狠。只是没想到6年后他还要再狠狠打一次。 *groundfloor,英式楼层的表达,这个很有梗的。 我自己也有梗,大一我住在分校区,一楼是住所,一直用firstfloor;后面三年在主校区,一楼是车库,二楼起才住人,但二楼还是firstfloor,于是刚刚回迁那一周常常走错楼层,门卡都贴在感应区了,“滴滴滴”警报红灯才意识到贴错门,于是继续爬楼梯…幸好住在sedfloor;但是我社会实践留校时住的fifthfloor,食堂只有最远的清真营业,过点吃饭累到外卖都不想下楼拿更别提再穿过一个校区吃牛rou面了,两股战战边爬骂…… *不严苛的半萨利克法,女性有继承权。 *我听过一个西方习俗,葬礼上谁最鲜艳靓丽就是下一个人选不知真假;我也看过一个知乎话题,出席葬礼能不能穿某款洛丽塔……彼时想到这个西方习俗,很想当一回答主怒怼的,但最终没答,因为太无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