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剧情它自己长出来了【婚后正剧向N】 (第2/7页)
姚涵扭头:“哼。” 何素看不下去。姚涵身体什么情况,他当然知道。他亲手断的骨,他亲手割的筋。姚涵想要糊弄过去,可又能糊弄得了谁呢。 尘灰之间倏忽跌碎一颗水珠。姚涵瞥见,脱口道:“常清……” 何素双目通红。姚涵本想说莫哭,话到嘴边,却是停了一停,转而道:“幼臣,你去看着厨房。” 李稚:“?” 姚涵盯他:“快去,一会儿焦了!” 李稚:“……”他恶狠狠剜何素一眼,悻悻离去。 眼见李稚拐了个弯,出了视野,姚涵才向垂头束手立在门口的何素道:“……来帮我收拾一下。” 何素半跪下来,准备收拢碎片,目光却是不由往姚涵身上飘。姚涵面色苍白然而神色如常,也不帮忙,只是提醒道:“用笤帚,莫用手。”何素这才恍然,狼狈去领了一杆笤帚。姚涵则抬手将五先生招过来,自己松了气力,倚在大黄狗身上。 一时间,何素不说话,他也不说话。 倒是五先生看看何素再看看他,忽然侧首拱了拱他,像是在催促他说些什么。他哑然失笑,搂住大黄狗脖子轻轻拍了两拍。五先生应和般呼哧扇动耳朵。 如此安静等何素收完碎片,他方向何素伸出手,绵软一笑:“抱我起来。” 8. 何素这个人,前半生都是在规矩里度过的。何老将军治家如治军,军有军规,家有家法,以至于何素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随性,更不知道什么叫享受。 十五岁之前,别人家贵胄子弟曲水流觞喝酒赏花,他卯时起亥时息,醒着便是练刀练剑练枪练弓,兵书要背阵法要学,一刻都不得闲。十五岁之后,他随父从军,令旗之下,没有父子,只有将卒,该挨打挨打,该冲锋冲锋,可谓一视同仁。 于是成人之后,同窗子弟葡萄美酒夜光杯,饮尽醉卧美人膝,何素在边塞长夜漫漫枕戈待旦,心里只有两个字:苍生。 什么人情?不甚通晓分明。 什么家事?他何素能有什么家事。 只知道忠君报国,戍卫黎民罢了。 所谓“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何家简直应该在投胎处立块牌子,叫鬼都想清楚了再来。 至于往后,也没什么往后。这辈子早被规划得清清楚楚。无外乎是戍边戍边戍边,到了年纪说个媒,与门当户对的小姐成个亲,生几个孩子,按父亲教养自己的方式把他们拉扯长大后,再拉来军中随自己戍边,几十年后又是几位何小将军,他们再戍边,再成亲,再生养,再教出几个成器的孩子来…… 如此循环往复,一忽儿便是一百年了。人生简单得一眼望得到头。 偏世事难料,造化弄人。讲了二十年规矩的何小将军,在二十二岁上时,遇到了此生最大的变数。 那是回京述职的冬末春初,东京正值祭典。 周家衙内打马上街游玩,却叫行人惊了马,撞向祭典聚集的人群。那一刻,春日繁花明光之间,人群哗然惊呼,四下溃退。何素下意识挺身欲拦,却是眼看不及,一时间,仿佛万物凝滞,连茶亭奏乐都不再响,却就在这时,有一人瞅准时机飞身上马。 那是一名素色劲装的青年,抢上马半立于鞍,不顾周衙内尖叫,夹紧马腹,勒住缰绳,奔马顿时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前蹄高扬。周衙内被他圈在怀里,吓得一动不敢动,浑如一只没毛的鹌鹑。 百忙之中,那青年不意回首一瞥,与何素目光一碰。何素蹙起眉头,那青年一怔之后,却是唇角浅浅勾起,向何素笑了一笑。何素霎时头脑一空。 眼前春风,眼前此人—— 他失神。 而后骏马蹄子落下,堪堪踩在人群外半尺不到。 上一刻还在惊叫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失声,闹市短暂陷入落针可闻的静默中。而稍微沉寂片刻后,却是陡然爆发出了更盛大的欢呼声来。茶亭奏乐重起,夹杂着几许小娘子的调笑。青年飘然翻身下马,若无其事便欲离去。惟独是周衙内面孔一阵青一阵红,蓦地呵斥道:“你是何人?!敢抢本公子的马?!” 青年一怔驻足,却只是略一停留,便醒觉过来衙内是面子挂不住,要寻他麻烦,于是摇头一笑,转身便走。周衙内恼羞成怒,打马要追,何素反应过来,赶紧现身叫住衙内。 其后一番拉扯,何素硬着头皮牛头不对马嘴地敷衍了两句,遥遥望着那青年走远,眼看周衙内不及再去找他麻烦了,方松一口气,冷落下来。周衙内被他弄得莫名其妙。 只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那青年竟未离城。 夜半三更,何府后院。何素想着边塞战报睡不着觉,便干脆披衣起身,枯坐廊下。正愁眉不展时,庭院墙头忽然传来一声轻缓询问:“咦?你怎还未睡?” 1 9. 何素抱起姚涵,只觉轻得过分。明明怀孕的人了,却纸片一样全不着力,浑身骨头支棱,抱在怀里只如一束羽毛,似乎稍不注意,便会被随风吹去。他不免心下生疼。 姚涵本是何等俊秀人物……若不是栽在他身上,怎至于此。 想着垂眸抿唇,眉目有些痛意。姚涵靠在他怀中,低声道:“常清又在胡思乱想。”何素不语,只小心将他抱到床上。 随后便相对无话。良久,姚涵轻轻一扯他衣角:“说话。” 何素猝然张了张嘴,却不知说些什么好。柴米油盐?他不想拿这些烦姚涵。前线消息?恐怕也只是徒添忧虑。至于甜言蜜语,别说他实在不会说,就是会说,今时今日他也不觉得自己还有资格对姚涵说了。思忖半晌,他终是苦涩道:“……对不起。” 字句嘶哑,正是将哭未哭之时那种喉咙发紧的声音。姚涵不禁心疼。他太清楚何素的想法,可是这又如何能怪何素? 何家世代从军,小皇帝初初登基,为人既怯弱又偏执,怕了他何家功高震主,又觉莫须有落人口实,干脆召回何家满门,借着胡虏刺客的名头想将何家屠尽了事。什么自毁长城,他全不考虑,堂堂天子没了何家一条走狗难道还不行了?偏偏那行事的是何家旧识,虽是君命不可违,却也实在于心不忍,便放过了何素。姚涵到何府时,见到的正是那预备离去的刺客,与火光中一片尸山血海。 而两人虽只打了一个照面,姚涵却立刻自对方有意无意露出的腰间金牌看明白了来龙去脉。那人见他看得分明,方才颔首离去。或许,对方也是为何府不平的。 只是没想到,姚涵并未声张。 1 不仅并未声张,甚至一力担下了罪名。 为何呢? 也不为何。只是何素的人生在此时不能没有目标,而忠君报国这个信仰不可以崩塌——在全家刚刚被屠,他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这一刻。 那受命而来的刺客也许是希望何素查明真相,因此留下天大的破绽。死者伤口俱是中原剑伤,而非胡人兵器。可是对那一刻的何素来说,皇帝不可以是恶的。 皇帝不可以是恶的。真相不可以去查。他的恨必须要有去处,必须有一个目标,能让他短时间内不要想着去死。 那么,有谁愿意去做这个靶子呢? “常清……”姚涵想了想,还是没有直接安慰。何素责任心重,廉耻心也重,此时越是说“不是你的错”,他只会越愧疚。只能是自己主动言他了。 然正欲岔开话题,五先生忽地嗷呜一声,小步跑到门边蹲下。 庭中天色昏昏,老鸦归巢。枯枝阑干间,一点雪白摇摇晃晃,悠悠来下。 姚涵目光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