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晕动症 (第1/2页)
第四十六章晕动症 裴善实、林熙仁和金精丽一路向南而去,经过福州,特意去拜访了禹夫人,也见到千伊,先是感谢禹夫人和千伊送来了粮食,禹夫人道是:“没什么,如今四处缺粮,我们也只能做到这样。” 得知她们要去耽罗,禹夫人皱眉道:“那种地方,只有石头和海水,有什么可看的?我如今就急着想要回去开京,开京哪怕是残破了的,也比耽罗要好。” 耽罗啊,虽然在二十一世纪是旅游胜地,但是在这个时代相当贫瘠,除了石头和海水,就是草场,经济支柱是海产和畜牧业,《垂涎之岛》里面已经有生动的反映,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凡用作流放地的区域,经济一般都不会怎样发达,片子里岛上的人生活很艰苦,所以禹夫人才以为,哪怕是给红巾军践踏过的开京,吸引力依然大过耽罗,这种想法倒不完全因为她家在开京。 林熙仁笑道:“听说那边的山很美,马尾藻汤也很好喝,所以就想去瞧瞧。啊,殿下已经去了尚州了啊,是不是很快就要迁回开京?” 禹夫人哼了一声:“哪有那样容易?别看殿下和公主现在是离开了福州,可是也没那么快回去开京,之前是东京尹裴天庆大人来,邀请殿下去庆州住一阵,如今殿下便去了尚州,这一次翻车了尚州牧使崔宰大人,不知怎么得罪了殿下身边人,便给罢免了。我看殿下这一次出来,可得四处转转才好,本来么,现在的开京,要回去也是为难,从开京回来的人说,红头贼本来因为他们自己要住,把松都还没有全烧,等到高丽的军队开始攻城,他们看着保不住了,便索性四处纵火,把开京的房屋烧得七七八八,连康安殿都给烧没了呢,更何况其它,城中到处都是白骨,红头贼进城之后,就杀了不少的人,之后高丽的大军破了城,混战之中又死了许多,要收拾整齐,可得一阵呢。” 康安殿林熙仁是知道的,高丽王正式登上王位的时候,举行仪式的地方,原来那里也给烧掉了,可想而知满月台损毁肯定十分厉害,现在这样的状况,高丽的人力物力损耗很大,要重新修复满月台,大概要很长时间,两班贵族的府邸很可能也是烧毁严重,回去了没有地方住,所以如今开京虽然已经回到高丽手中,但是从高丽王到这些两班,许多人都还没有回去,依然滞留在远处这还堪称完整的地方,倒是一些庶民早早地回了家乡,她们在外面飘着,反正也是待不起,不像高丽王这样有人款待。 然后又讲这一向以来的事情,禹夫人说:“刚来到福州,殿下去游赏映湖楼,在水面泛舟,还演习射箭。” 林熙仁一听,行啊,恭愍王真开始练习武术了,射箭也算是武术项目,归属器械类吧,恭愍王射箭,有点《霜花店》的味道了,经过这一路逃亡,大概骑马技术也训练出来了,这一回《天山大猎图》上面的人物总算不再只是幻想,恭愍王是真真正正能骑马。 禹夫人接着说:“当时岸上有许多人围观,都来看殿下,还念出了几句好多年前的怪异歌谣,‘牛大吼,龙离海,浅水弄清波’,以为是应验了预言,这可真是很不吉利啊,况且哪里有什么真实的预兆,不过是前人随便说说,今人便拿来附会,这样的话,我可以说一百句,过两三百年,总有一句两句能说中一件事情。” 金精丽和林熙仁都咯咯地乐,金精丽笑着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很多都不过是凑巧。” 禹夫人点点头:“说这些的家伙,真的是动摇人心。” 禹夫人歪靠在那里,闲闲地说着话,问了她们一路的经历,又讲述了自己的见闻,禹夫人逃亡过程讲真,条件比林熙仁她们优越太多了,不过她向来养尊处优,因此一路逃到福州,也感到很是艰苦。 禹夫人倒是不说自己怎样觉得受罪,一门心思只是在那里哀叹王室:“那一日到了利川县,是雨雪天,也没有伞,殿下的衣服都湿了,又湿又冷啊,好在还点着了柴禾,殿下自己手里拿着衣衫,在火堆前烤干。” 林熙仁马上想到:“木柴如果是湿的,容易冒烟,呛人直咳嗽。” 而且高丽王会烤衣服吗?不要距离火焰太近,把衣服烤着了,像是他这样的身份,平时虽然未必是“饭来张口”,但大概是“衣来伸手”,日常之中的这些事情,对于自己这样的普通人就很简单,但是对于高丽王,只怕是有一定难度,真是让他干点什么都不放心,这一次逃难,他是锻炼生活能力了。 金精丽则是想到:“计算一下日期,那一日正是开京陷落的一天。” 禹夫人点头:“是啊,真的是苦。好在殿下虽然遭遇这样的变故,倒是没有坠了志气,我听我家大人说,殿下刚刚从开京出来,在江岸边,看着山峦江水,还和身边的大臣们说,‘如此风景正宜联句’。” 金精丽笑道:“殿下果然是个风雅之人,处变不惊的。” 林熙仁:锅里的螃蟹都要煮熟了,还讲究风度呢。 在福州住了一晚,第二天三个人继续往南方走,林熙仁是很想找几匹马来骑,这样走路太累了,速度也慢,不过马匹多数调往战区,举目所及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马,如果有的话,也是要么老,要么弱,之前那一匹要断气的马,她们实在不想再经历一次,崔善实说:“倘若又是阿栗那样的,还不如走路省心。” 于是她们便在路上走了半个多月时间,三月过去到了四月,路上听到破头潘倒霉了,在辽阳那边给当地驻军抓住,他那一伙红巾军伤亡惨重,说是死了几千个,因为不是高丽这边的战绩,所以不知道破头潘最后是如何处置,不过想来结局不妙,这一路红巾军攻破了元上都,听禹夫人说,把元国的玉玺都给带走了,和元国结下的冤仇可是深得很了,好像十二月的鸭绿江冰层,辽阳那边抓到了破头潘,想来不会轻易放过。 这一股红巾军受到如此大的挫折,林熙仁的感觉是:安心了,应该不容易再打回高丽。 虽然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也可以称得上是“祖国的军队”,不过林熙仁思想觉悟不够高,实在难以对他们发生很亲近的感情,红巾军攻入半岛,给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强烈的威胁,毕竟是几百年的时间,自己此时若是见到红巾军,和对方说汉语,只怕语言不通,那些人对着自己,未必会有什么“同胞感情”,想来会好像对着高丽人一样,举刀就砍,高丽人事实上也是这样对红巾军的,凡是外国口音,毫不留情,所以林熙仁便只是逃亡,压根儿不想往红巾军那边凑合。 而虽然在开京城中蒙受重大损失,红巾军残余的力量还是不小,听说“破头潘”潘诚是带了十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