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湖大夫和江湖骗子 (第1/2页)
宁城是一个位居北方的三线小城,小城市不比大城市繁华。但好在物价低廉,人口竞争压力小。对于平安街农贸市场卖菜的小马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苦夏不会热死人。 小马老家是南方的,从山窝窝里爬出来后,就到了大城市南漂,结果漂了几年,媳妇都生了娃,兜里还是比脸干净。这才和宁城的媳妇回了娘家,每日摆摆摊,还能给娃挣点学费钱。 三伏天,除了南边出身的小马,一众商贩还是乏了叫卖的力气。一长流儿摆开的摊位上,只有几声稀稀散散的吆喝声,和喇叭里嘶哑的“三块钱一斤三块钱一斤”。 小马年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黝黑的汉子,精气神好,嗓门也大。不一会摊前就站了一排大妈大婶儿。 钱难挣屎难吃,在小马的积极带动下,小市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隔壁的婶子人热情,看小马忙活得满头是汗,还塞给人一手持的小电扇:“不用跟婶子客气,你先拿着。大下午两三点,最热的时候,你别硬挺哈。” 小马接过:“谢谢婶子。”一来二去就唠上了。小马心热,还帮王婶子招揽起生意,三十来度的天儿,王婶子摊上的西瓜卖得最好,不一会儿就只剩两三个了。 蒲佑走到摊前时,那瓜就只剩了一个。他人一到摊前,刚才刚重振“士气”的市场又打蔫了一般,只有鸡笼里的公鸡叫得最洪亮。 蒲佑先是站得远远的,小马没注意到他,吆喝声忽然断了,新来的汉子挺迷茫,摸着脑瓜问王婶子:“这又咋了?” 王婶子用蒲扇盖住半边脸,小心翼翼地指向不远处的人:“看见那人没?” 小马望过去,正看见一个与这酷暑格格不入的男青年,冰丝口罩遮阳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露出的那点皮肤都白得发亮。 “嚯,真白呀。谁呀,城管啊?” 王婶子煞有介事地摇了摇食指,贴在小马耳边:“他可比城管难伺候,这附近出了名的事儿爹。平安门诊的小蒲大夫,年纪轻轻就管东管西的,你可别和他搭茬。” “啊?”小马是知道平安门诊的。平安街名声很好的一家中医门诊。隔壁老张的腰间盘就是在这家治好的。这附近的街坊老小,哪个伤了病了的,第一时间都是到这家门诊去,有些大医院治不好的病。门诊的医生都有妙招。那是救死扶伤的大夫,咋能说人不好呢。 “我娃儿前阵儿发烧,还是平安门诊治好的,那里大夫人都可好,慈眉善目的。您可不能乱说啊。” 王婶子摇摇头:“你那碰到的是老蒲大夫,他这儿子可难搞……” 话还没说完,这小蒲大夫就在摊前站定了。小马看客人来了,忙不迭得招呼起来:“帅哥看看咱家西芹不,刚从大棚里摘的,新鲜着呢。” 他看蒲佑不搭腔,又补充了句:“大夏天炒菜吃可好吃了,还清热解毒……” 小大夫搭腔了,他一抱膀,王大婶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开了。 “你这芹菜哪儿新鲜了?都打蔫儿。刚才大老远就看见你,卖菜也不注意点,吆喝的最大声,手都压着菜,你抬手,菜都叫你压坏了。” 他生着一双开扇的丹凤眼,扫过去好像有一阵疾风,风打到谁身上谁背后就凉飕。下一阵风就打到卖鱼的老孙身上。 “我早说你们卖鱼,要有点公德心,多注意街道卫生。走到这儿就一股鱼腥味,你家鱼跳出去死街上,撤了摊也不知道捡走,能不能有点文明?” “还有你家那瓜,”小蒲大夫眼风又落在卖哈密瓜的吴大娘身上,“都落上苍蝇了,你也不知道赶一赶,光顾着和那婶子唠嗑了,有这么做生意的吗?” 小马被这犹如教导主任般的训话搞出了一头汗,老孙脾气好,闻言笑呵呵地将死鱼挑进了一旁的塑料袋。吴大娘可不乐意了,说她家瓜不干净,这不影响她做生意嘛。 “小蒲,怎么又来了你,天天和我们这些讨口饭吃的过不去。你没叫你爸给你看看,更年期啊你,成天跟吃了枪药似的。” 蒲佑站在那儿气定神闲的:“你要讨饭我也要讨饭,我要买你的瓜,我就是你的顾客。你家这瓜摊没看好,我提出问题怎么了?” 吴大娘:“那别人咋不提就你提呢,谁家瓜不招点虫儿了,就你事儿多!” “我事多,我每次来,人家那西瓜都知道套个保鲜膜。你家这瓜果摆在这还没卖出去,就全都喂虫子了,谁还敢买?”蒲佑指着躲在后头的王大婶的摊上。王大婶这是被“殃及池鱼”了,笑的比哭的都难看,忙出来打圆场:“哎呀小蒲也是出于好心,再说了吴姐,你家那瓜甜啊,又脆生又好吃,招虫子也正常。小蒲啊,热了吧,看看婶子家这西瓜咋样,你相中不?” 小蒲转了个身,吴大娘也坐了回去,王婶子忙扯着摊前的小蒲,很是头疼:“我说你这孩子,你就是赶上好时候了,你早生个十年二十年,你上街上就这么一张嘴,能叫人砍成八瓣儿你!” 蒲佑好歹是王婶子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五六岁时,还是挺乖一小娃,糯米团子一样,跟在他妈身后嚷嚷着要吃西瓜。这怎么长成如今这副“尖牙利嘴”的样子的。 讨人嫌还不以为然:“家里今天来且了,我妈让我买点水果回去。” 蒲佑和他父母分开住,彼此就隔一条街,离得近,下楼走几步就到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