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甚麽 (第3/3页)
的智慧,以证涅盘,超脱轮回生Si而得救,到彼岸去。我们都在这方面努力,希望透过念经修道来超脱生Si。」 我隐隐觉得不妥,但默然继续听师太说下去。 「觉得自身虚幻是第一步,之後是看破,看破众生相,皆是虚相。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要学习放下,放下我执、法执,以追求无所得为目标。既然这生这世你所得来的,甚至是你自己,到头来必会化成虚空的梦幻泡影,便应该学习放下所拥有,包括物质,和追求物质的慾望。」 我越听越感觉到有问题,只好向她说:「不好意思,师太,我不太赞同,因为这始终不能解决我现时面对的烦恼,我究竟是甚麽?在两极之间飘浮,没法固定下来,我被自己无尽的慾望所驱使,但始终无法成就自己想做的事、做所是的人。回望过去,赫然发现身T已经因着不断做非所愿的事情、做虚假的人,而被弄得疲惫不堪。我不明白为何总不能靠自己本真地活,而只能跟从别人走过的路,满足别人的期望,永远g自己不想g的事,不知道怎样才能够豁出去,才能跳过这样的人生。」 「我们只有靠修行,放下执着,才能超脱。」释德慧重复说着。 「很多谢你的教导,我没有冒犯之意,但也要向你诚心告白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佛门的问题在於逃避当下的现实,把解脱推迟到遥不可及的将来,把它推向无踪的彼岸,这对我现在所感受到的苦恼,所迫着要面对的现实,似乎没半点用处。」 「朱警员,你又有何想法?」 「不太清楚。」我要点时间理顺自己的想法,才续道:「我并不需要方向,我要的是一个确实的目标,或是叫真理也好,叫甚麽都好,总之活着需要一个让我继续下去的意义。若果依你所说,做的无非是超脱生Si,否认自己的存在只是逃避问题,那又有甚麽意思。可问题是,现今世代,似乎再不会有先知或者智者,能带领普世踏上真理之路,不再有千真万确的道理等待我们去追寻。事实上,所谓真理这回事,已经没有人会再相信,皆因我们走过的路,已经有太多太多令人悲愤的历史教训,甚麽天国,甚麽彼岸,全是不能兑现的谎言。」 「然则,你认为做人的意义为何?」释德慧皱着眉头问我。 「我就是不清楚!甚至乎值不值得去追寻,到现在好像也变得好迷糊。这麽基本的问题,竟然变得不再紧要,我们究竟是甚麽?我们的人生究竟为何?有没有终极的意义?全都不再是大家想探讨的事,毕竟就算无视这些问题,不作任何思考,我们的人生照样能够运作如仪,只是欠一个意义,又有甚麽大不了!人云亦云又有甚麽损失!只要循规蹈矩,就不用烦恼未来,只要一起跟着做,大家便会安安乐乐,相安无事。就算一同经历挫折又如何,根本不需害怕,自会找到苦痛的同路人,互相安慰完,互相推卸完,然後又Si抱紧对方,等待下一次的恶运。因此,何必强要走不同的路,孤独地面对一切,反正一切到最後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又何必自讨苦吃!」忍不住把这几天抑压着的纠结一次过爆发出来,语气不觉变得激动。 释德慧闭起双眼,两手拨弄着佛珠。 「从此,人们不再有信念,因为b起相信一个随时被人唾弃的所谓真理,不如甚麽也不要相信,躲在背後去批判其他人的观点,便能立於不败之地。始终,站在高地上点评一切,总容易过扞卫连自己也站不住脚的真理!从前誓Si保护真理的英雄神话,现在看来只觉又可笑又愚笨,谁还会因为僵化的教条而牺牲保贵的X命?如此,亦没有必要追寻甚麽人生的意义了!」 「当心!」释德慧打住我:「朱警员,请你务必要小心自己的心魔,小心会迷失於虚空。我们应该视一切为虚幻,但之後怎样应对,你可以不相信佛门的教义,但请你必定要抓紧自己的信念,莫被虚无所迷惑,阿弥陀佛。」她说着并以怜悯的目光望住我。我才回过神,尝试把自己冷静下来:「师太,不好意思,近来常常失眠,JiNg神情绪都不太好。」两人沈默良久,她才说:「请你跟我来。」 释德慧起身带我进入禅师寺,转向左边一个偏厅,靠墙放有一张书桌。她躬身开了书桌的cH0U屉,拿出一部经书上手,上面写着《金刚经》三个字,然後递给我说:「朱警员,若真要理解自身,不妨看看这部经书,上面经文不难让人明白,但若有甚麽看不懂,欢迎你来找我。」 我接过经书,随便揭开第一页看,读了头几行字,完全没有兴趣读下去,但望住师太慈悲的微笑,既然她好心相赠,我也言谢收下了。这时,无心往cH0U屉入面一瞥,另一本放在较深位置的经书的书名,却立即x1引住我。 「《手神记》?师太,那是甚麽经书?」 「这不是佛经,这是和禅师寺一同传承下来的。我来这里时,书就已经在。上一位住持说是禅师爷生前写的,但只是一些传说,着实无从稽考。」 「可否借给我看一下?」 「当然可以,其实我也正因为这件事想请教你。」 「师太,我那敢指教,是甚麽事?」 「昨天你告诉我,在山上,有一条手臂生了出来,是吗?」 「没错。就在山後的引水道上。」我说着,同时指示出方向。 「我问你那是男的还是nV的,你没有回答我。」 「哦,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有留意过它是男还是nV。」我这时才记起师太问过我这问题,想了一想,然後答道:「事实上,我不认为它有X别。」 「真是这样吗?」师太有点惘然,然後说:「那麽,请你看一看这部书。」接着,她就把《手神记》交到我手,然後转身走向观音像的祭坛前双手合十,就此伫立不动。 气氛顿时变得相当古怪,难道山上的手臂和这本禅师爷传下来的古书有甚麽关系?我再也忍不住要翻开手中的《手神记》,开首写道: 青山有灵其形若手是为手神 甚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