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第1/1页)
同在延英殿议事的还有右相沈从易。 与北羌互市这件事早已敲定,这次召见梁晟和沈从易,无非是想商议一些具体细节。 比如选定哪些城镇开市,选派何人管理,禁止交易的货物种类,开市闭市的时间安排等。 而这些,沈从易早已拟好方案,他上前一步,在珠帘前躬身呈递文书,随侍太监接过,将文书转呈姜似锦。 姜似锦看后,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太监又转递给梁晟。 梁晟与沈从易在珠帘左右两侧相对而立,他将整份文书看完,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对面的沈从易, “右相曾在陇右道的秦、河二州做过主官,对边关的了解自然在本王之上,其他条目本王并无异议,只选派这些的官吏是不是不太妥当?” 沈从易抬眼,对上梁晟的目光,他眉眼清隽,永远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即使对上梁晟,也是不卑不亢,语气淡然, “请端王示下。” 梁晟随口说了六七条沈从易推选之人的不足之处,而后顺势推举几名他认为的“适宜”之人。 沈从易自然不落下风,礼尚往来隐晦地点出梁晟口中几人的短处与弱点,一时间大殿内的氛围有些凝滞。 倒是姜似锦缓解了此时的僵持,他摆摆手让随侍太监取来笔墨,“二卿不必伤了和气,说来说去都是想为开关互市一事出谋划策,我这里到有一份建议名单,不如二位看看如何?” 说罢,他便提笔写下这些人的名字,随侍太监把名单先呈给梁晟瞧了,又转交给沈从易。 见二人看后都没有提出异议,姜似锦又道,“二卿以为这些人如何?” 沈从易率先表态,“臣无异议,太后所选之人皆拔擢于边镇,熟悉边务,近三年的考课又都为甲等,是可托付之人。” 姜似锦点点头,而后又看向梁晟,“端王以为如何?” 梁晟微微敛眉,若有所思地盯着二人,沉吟片刻,最终还是点了头,“臣无异议。” 宽袍衣袖之下,姜似锦因为紧张而紧紧绞着的手指这才放松下来,“如此甚好。” 分歧最大的官吏任免得到解决,三人这才将继续商定其他事项,约莫一个时辰后,形成最终方案,沈从易也于书案旁落下最后一笔,对需要进行修订之处通通做好标注。 开关互市之事议定,梁晟二人便主动告退。 两人走后,珠帘之内颇费了些心神的姜似锦正被扶珠轻揉两边太阳xue,以消疲惫,他脑海中仍在回想那份由他拟定的官吏名单,梳理着其中是否会有疏漏。正沉思间,随侍太监在他耳旁嘀咕了一句什么,姜似锦挣开眼,在扶珠的搀扶下缓缓起身,道, “宣他进来吧。” 老太监唱喏,片刻后,本已离开的沈从易又出现在太监身后,去而复返。 姜似锦免了沈从易的礼,寻问他是需要赐食,得到了否定的答复后,便领着人在殿外闲适地散起步来,他在沈从易面前总要放松些。 沈从易这个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整个人气质清肃,有几分不近人情的冷淡,但他却是梁枫一派的核心人物。 起初,姜似锦以为沈从易是对老皇帝或是梁枫有特殊情义,才会与梁晟针锋相对,可从后面的相处来看,对方好像只是单纯地在履行君臣之义。 当名义上的君主受到外来威胁,他义无反顾地挺身做忠君之臣。而至于这个君是谁,年纪多大,能力如何,他好似并不在乎。 这样冷漠的人,对姜似锦自然不会多加关注,所以姜似锦在他面前反倒没那么拘谨。 两人走在高台之上,姜似锦步履轻快,眉眼之间都带着愉悦色彩,忍不住先开口, “没想到事情进展如此顺利。” 沈从易自然知道他在说什么,毕竟姜似锦推选的那几人,是他们从几年之前就开始培养的亲信,背景干净,表面看来是朝中的中立派,梁晟没有否决的理由,不过他也没有姜似锦那么乐观, “端王生性多疑,对于不信任之人,宁可错杀,也甚少放过,这几人能不能顺利到任还未可知。” “总归有所进展不是吗?这些年端王四处安插自己的眼线,朝中机要部门处处是他的心腹,现在还妄图把手伸到北疆边镇。” 姜似锦站定,春风轻拂,吹得他髻边珠翠轻声作响,“不过这几人赴任之时,确实要多增派些人手,务必护好他们的安危才是。” “臣领旨。”停顿片刻,沈从易才道,“其实比起其他人,臣更担心皇上与太后的安危。” “嗯?”姜似锦疑惑,“怎么说?” “臣听闻,端王这段时间频繁出入禁宫。端王虽贵为亲王,可总归是臣子,此等作为于礼法不和,也容易造成安防上的疏漏。” 姜似锦一愣,不禁想起今日在畅春园与梁晟的接触。 这宫中多的是百无聊赖之人,哪里有风吹草动,须臾之间就能传遍整个宫闱,梁晟出入皇宫之事只怕早已人尽皆知,不知背后又附带着什么谣言风语。 可话说回来,就算梁晟行为不妥,又有谁敢劝阻他呢。 姜似锦只能干巴巴地接,“该是...该是圣寿宴将近,端王有诸多事宜需进宫与我商定,所以出入频繁了些。” 沈从易将姜似锦脸上躲闪的神情尽收眼底,自然也没有错过他脸颊上漫起的那一丝微红。 姜似锦肤色白皙,那点红晕缀在他两颊,犹似红梅绽雪,颇有些动人韵致。 沈从易移开目光,垂下了眼睑,而这个话题也到此为止。 “近日正值执戟郎官三年一度的换值,臣听闻靖安侯府世子赵骥也在其中?” 梁朝制度,贵族与世家的嫡长子及冠后五年内须入宫担任皇帝亲卫,时长两年,这本是梁朝开国帝王笼络贵族培植亲信的手段,但王朝承平日久,这些世家子多是些手不能抗肩不能挑的羸弱之辈,并不具备护卫皇帝安危的能力到梁枫这一代,把嫡长子送进宫中充当执戟郎,已变成世家与贵族向皇帝表示臣服的一种方式,礼仪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姜似锦点头,“算来赵骥已二十有三,也该入宫当值了。” “靖安侯赵鼎与端王素来交好,皇上尚且年幼,赵骥此时入宫并不是一件好事,还请太后务必留心。” “这是自然,”赵骥生性风流,酷爱燕乐,是大衍城有名的纨袴膏粱,无论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为梁枫的成长考量,姜似锦都不会让两人产生过多交集, “我会让赵骥值守长安殿,尽量避免他和枫儿接触。” 沈从易对姜似锦的安排未置可否,只继续道,“另,北羌使臣已下榻四方馆多日,据线人来报,目前尚未发现异常。” “嗯,”姜似锦应后,抬手覆上面前的汉白玉栏杆,顿了顿终是没忍住,问到,“算算日子,建武将军应该要回京了吧?” “再有二三日就该到了。” 接见北羌来使,李鸿岳必须在场。 回京的诏书已下了七八日,圣寿宴在即,纵使再怎么不愿意,这次他也得回来。 姜似锦放下心来,他凭栏眺望,脑海中浮现出当年李鸿岳那负气离京的背影,幽幽叹息,“那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