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赤目獒 (第2/2页)
太爷爷还有两个女儿,都远嫁了,难得回来一趟。 太爷爷出生在清末,家境不错,读过书,练过把式。 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儿,在那个年代可了不得,加上长得也好,往人群中一矗,那就叫“鹤立鸡群”,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年轻的时候召集了一帮人在海上讨生活,既养渔船又养货船。 那个年代可没有人维系治安,在外讨生活全凭势力说话,有多大的拳头吃多少饭。 没点手段别说挣钱,自个儿的小命儿自己个儿都做不了主。 旧时代的人有钱都知道买地,老爷也不能免俗,他在事业是蒸蒸日上的时候早早退出江湖,一口气是买了上千亩农田,差点就成了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 20世纪上半页局势波澜起伏,太爷爷地主翁没坐几天就赶上了打仗。 他老人家虽然勇武却没去参军入伍,也没拉帮结派为祸一方。 为了一大家子人的平安,他收拾家当,带着家人躲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小山沟里,平安躲过战乱。 按他的话说,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事格局,不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叫......李世民!兔死狗烹、鸟尽鹰藏,拿自己的命给别人打江山,傻不傻啊! 见过后太爷爷很快就看明白了局势,当即把部分宅子和田地打包上交,成功保住了一大家人。 顺顺利利的躲过了接下来的各种运动。 倒是和电影《活着》里面,主角富贵的境遇有异曲同工之处。 太爷爷这人有能力,有手段,还懂得审时度势,能文能武,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 年轻的时候颇有枭雄之姿,后半生更像是一位智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人能安安稳稳的活着。 以他的过往履历能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带着一大家子人平平安安到如今,真的太不容易了! 现在太爷爷老了,再也不复当年的勇武,只恨他没能生在一个好时代。 “我这给你留了点东西。” 太爷爷颤抖着右手从怀里摸出一个塑料袋装着的扁扁圆圆的东西,看着像个饼。 “装起来,别让人看见,这是你小姑婆从青岛带回来的,东西少,没的分。” “谢谢老爷。” 敖夜这一辈兄弟不少,太爷爷偏偏最亲他。 有点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他了。 在他想来,可能是因为自己长的太瘦,再者他这一辈的小子都不成器,相对来说他算是兄弟当中脑子最灵光的一个。 接过太爷爷手里的东西装进面袋子,陪太爷爷唠了会儿嗑就去爷爷家把自行车赶了出来。 临走和老爷打过招呼跨上大永久,沿着土路一路向南。 他小个子,斜挎着大自行车颇为滑稽,看起来就跟马戏团里骑车的猴子差不多。 出了村一路上坡儿,蹬了大半里地他就累的气喘吁吁,蹬不动了,只能跳下来,推着车走。 走出三里地,这才有下坡儿路,他喘了口气,看看周围没人解开面袋,摸出老爷给自己的宝贝。 打开塑料袋,扒开两层白皮纸,里面是一个六寸的大月饼,月饼上有两个大字。 “枣泥!” 虽然不知道枣泥两个字代表的意思,但月饼的香味已经让他忍不住咽口水。 他硬是忍着没下嘴,盯着月饼看了片刻,深深的闻了一口香气这才把月饼重新包好,跨上自行车,借着斜坡也不刹车,一路风驰电掣。 相对敖夜的身高,自行车真的是太大了。 他骑着那叫一个费力,可也比走路强。 途中经过一个叫中村的小村子,敖夜的一颗心就悬了起来,不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警惕的注视着四周,直到看见有沿街一家大门里走出一个人,他才稍稍安心,加快速度冲了过去。 他之所以害怕,是因为这个村子里头有一条大狗。 这狗大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简直令人不敢置信。 和牛犊子差不多高,跟成年公牛一样强壮,听人说那狗有三百好几近四百斤。 那条大灰狗全身肌rou凸起,脖子上的坠皮达拉下半尺多长,一双猩红色的狗眼,让人不寒而栗。 那真就是看一眼就心慌,对视一眼能把成年人吓的瘫倒。 他不知道那狗是谁养的! 可是那么大的一条狗,单单是维系生命一天也得五斤以上的干粮,这个年代人都吃不饱,能养活这么一条大狗的绝对不是普通人家。 或者,那狗本来就是自己出去找吃的! 如果它是自己出去觅食,那它吃食还屎吃rou? 要说吃屎的吧,附近也没听说谁家的茅房被扒开,丢了大粪。 敖夜控制不住思维发散,越往深处想心里越是发毛。 一想到那只巨兽很可能就躲藏在某处,伺机捕杀路过的小朋友,他就一脑门儿冷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