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勒刘的短篇合集_【末世】天生恶种(白翀宇番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末世】天生恶种(白翀宇番外) (第1/2页)

    唉,以防万一写个预警。

    这篇是白翀宇的独白,也不算正经独白,就b如他正在跟一个人G0u通,他会说些什么。

    他的观点不代表作者观点,看的时候也记得别被他绕进去,虽然他的话是毫无逻辑的,但…以防万一,提醒一嘴。

    再次提醒白翀宇是反社会人格,不要跟他共情….或者假如真的跟他共情了,建议去约个心理医生看看,积极接受治疗….

    以上。

    不,我不想讨论太复杂的问题。1UN1I…教条….我们先将它们扔到一边。

    我们来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对和错?

    不,不要引用这位哲学家的名言、那位理学家的术语,那都是人为定义的理论,二次咀嚼后的思想产物。

    我只是问,什么是对和错?

    我们来想想看,救人和杀人,这是一对普遍意义上对和错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救人就是对的,杀人就是错的呢?

    为什么一个人救一千个人会被誉为英雄,而杀一千个人会被认为是恶魔?

    因为救一千个人,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杀一千个人,只符合极小一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世界上现行的任何规则理论,几乎都是为多数人服务的不是么?

    再b如,为什么多数国家的法律不允许亲生兄弟姐妹之间通婚?

    事实上人类最原始的婚姻制度,就属于没有后世习俗所规定的血缘等限制的乱婚,白令海峡沿岸的加惟基人、智利的库库人、加勒b人、匈奴等族群,在历史上都曾经实行过乱婚和群婚,不仅兄弟姐妹可以互为夫妇,而且父母和子nV之间也可以发生X////关系。

    而随着封建制的逐渐成型,统治者发现近亲结婚容易产生畸形儿——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是对群T极其不利的,因为这不能产生足够的优秀劳动力。假如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城邦里全是畸形儿,抵御外敌的能力也就大大下降,这也不利于统治。

    因此,近亲结婚逐渐被打入禁例,这就是同一件事情X质由“对”到“错”的转变。

    不,不要拿黑格尔或者克里希那穆提的理论来传教,也不要拿东方哲人的思想来反刍,我说过那都是由驯化过的大脑产生的多数人拥护的产物。

    继续说我的事情。

    再举个例子,按照现行的人类道德,一生对一个人专情是十分正确的事情,而lAn情则备受指责,cHa足两人感情同理。背叛和cHa足婚姻更是为人不耻。

    要我说,如果严格的专偶制是Ai情道德的最高峰,那绦虫应该被供起来,或者作为民政局的吉祥物。因为绦虫在其50-200个关节或T节的每一节中都有完备的雌雄X器官,并且终生都在每个T节中自行交///合。

    看到了么,某种意义上绦虫才是最正确的Ai情,按照你们所奉行的正确道德的话。

    当然,我说这些绝不是对Ai情道德观有什么意见,那与我无关。

    我想说的是,没有对和错,没有。

    只有“符合多数人利益”或者“不符合多数人利益”两种说法,符合多数人利益的行为或者思想,即是正常的,符合道德的,合理的,甚至高尚的;不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即是疯狂的,卑劣的,令人不齿的。

    人人生而平等吗?并不是的。

    世界对每个人都公平吗?并不是的。

    如果你天生的兴趣是、运动,或者研究任何正常人喜欢的东西,恭喜你,你将获得准入道德世界的门槛。

    可是,有人天生Ai好杀人。

    有人天生Ai好强///J包括强J儿童,有人天生Ai好将别人折磨得半Si不活。

    这当然是错的,按你们的道德观来看。

    可是当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在他们眼里就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你Ai好研究美食,所以你杀Si了一条鱼来烹饪;他Ai好研究人T,所以他杀Si了一个人来实验,从宏观角度讲,这有什么不同?

    甚至后者才是真正做到万物有灵、众生平等——至少在他眼里,一个人和一条鱼是完全一样的,他们是等价的。

    对于JiNg神疾病的判定也是同理,到底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呢?

    啊,他行为失常,他杀了人,他陷入癫狂所以有JiNg神疾病,他行为异常所以有JiNg神疾病,他的前额叶跟他人监测数值不一样所以有JiNg神疾病,林林总总….各种语言的研究资料都无b清晰地指向一点:

    不利于多数即为异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还没有点冲动念头呢?

    你,正在跟我G0u通的盯着这行文字的你,从来没有在某个瞬间杀Si谁、希望他下地狱的念头吗?从来没有攻击别人的想法吗?从来没有希望自己做不道德行为的瞬间吗?没有过任何肮脏的念头吗?

    一点儿也算,我们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没做什么错事,我热Ai摧毁与重建,这是我的正确,这是我的道德,只不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